中学生数理化

期刊导读

智能手机对中学生的影响及对策分析

来源:中学生数理化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5-01

2018年4月,教育部下发《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》,要求学校加强对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工作、全面排查学生沉迷游戏等问题。同时下发《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》,呼吁家长承担起对孩子的监管职责,积极参与预防学生网瘾工作。然而上有政策,下有对策。教育部的紧急通知在落实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困难,与学生“斗智斗勇”成为不少一线教师的常态。

“教育部下发紧急通知之后,学校很快就转发给了全体家长。一直以来,学校都很重视对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,尤其是对于因此而出现的沉迷游戏等问题的管理。但在和家庭配合引导方面,还存在一些问题,甚至有家长把给孩子玩游戏、购买虚拟货币作为奖励。因此,究竟如何解决学生玩手机而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,学校也很困惑。”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校长张曙光说。

甘肃省庆阳市各县区教体局于2017年7月至9月先后发布了《关于禁止学生带手机入校告家长倡议书》,然而“禁手机令”效果究竟如何,这条路究竟还要走多远,笔者在《智能手机对中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》的课题中针对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做了进一步的探究。

一、智能手机对中学生的影响

1.中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具有普遍性

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,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不断提高,通讯及电子产品已经走进了千年万户,几乎达到了完全普及的程度。2018年8月20日,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(CNNIC)发布第42次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》,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,我国网民规模达到8.02亿,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了7.88亿,占据了网民数量的98.25%。

而笔者在做《智能手机对中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》的课题过程中,在对甘肃省庆阳市2所普通高中(这2所学校都严禁学生随身携带智能手机)30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,100%的学生都有过使用智能手机的经历,98.7%的学生都曾经拥有过属于自己的智能手机,87.6%的学生现在拥有自己的智能手机,34.6%的学生随身携带手机。

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对比分析和测算,我市普通中学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相当普遍,如果学校和家庭不加以限制,中学生携带智能手机率可达100%。

2.中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具有成瘾行为

成瘾是指个体不可自制地反复渴求从事某种活动或滥用某种药物,虽然这样做会给自己或者已经给自己带来各种不良后果,但仍然无法控制。本文所讲的中学生智能手机成瘾行为正是“电子游戏成瘾”和“网络成瘾”的结合,特指智能手机的成瘾和依赖行为,是一种病态的成瘾。根据笔者课题组的调查,48.6%的中学生认为自己目前的生活离不开手机,没有手机会觉得上课思想不集中,情绪郁闷烦躁,精神消极萎靡,对老师有抵触情绪,这种表现是典型的手机成瘾行为。

3.智能手机对中学生的危害

(1)危害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

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个性特点,使他们无法约束和控制自己的上网行为,无法抵御网络虚拟世界的诱惑。因此,智能手机强大的网络功能极易使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危害。近年来,由于“手机控”引发的中学生情绪抑郁、离家出走、自杀等悲剧时有发生,导致家庭、学校、社会出现不和谐、不稳定因素。有的中学生上黄色和暴力网站,看黄色和暴力视频等,严重影响中学生的正确价值观,也会导致一定程度的犯罪活动。

(2)危害到中学生的价值取向

中学生身心发育还未成熟,处于青春萌动期,思想和心理比较单纯,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,但判断力和控制力欠缺,世界观和价值观处于形成期;而手机网络信息无所不包,良莠不齐,特别是一些网络噱头、垃圾信息对中学生形成极大诱惑。因此,在纷繁的手机网络世界里,中学生极易陷入浑浊的旋涡,扭曲世界观,偏离正确的价值取向。

(3)危害到中学生的人际交往

2018年10月12日,初三女生C某家长向学校法制处书面举报,孩子近期经常受到微信好友“阳光男孩”索要照片等骚扰和威胁。C某性格内向但好强,学习成绩优异,为了舒缓学业压力,不慎与“阳光男孩”在网上聊天,从而“引火上身”。类似事件在中学生中间时有发生,更有个别女学生约见网友,结果身心受到巨大伤害。有的中学生因为虚拟交往,对家长和老师抵触叛逆,与同学关系僵化,成为“众人恶”,导致出现人际交往恐惧症。

上一篇:中学生管理法治化研究 下一篇:没有了